網上有很多關于拉卡拉pos機一百押金,備付金100%交付的知識,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拉卡拉pos機一百押金的問題,今天pos機之家(www.dsth100338.com)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拉卡拉pos機一百押金
剛剛過去的2018年對于支付機構而言可謂是風云變幻的一年,央行為加強監管動作頻頻,對此,有人說支付機構躺著賺錢的日子走到了盡頭,也有人說行業洗牌,支付機構新的機會已經到來。在此起彼伏的呼聲中,2019年悄然到來,支付機構也即將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而第一件“頭等大事”便是備付金問題。
備付金現狀
1、備付金規模龐大
備付金作為支付機構重要的資金池,規模龐大,利潤豐厚,自2017年6月起備付金交存開始后,央行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新增“非金融機構存款”項目,即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款,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1月末,備付金存款為1.24萬億元,較上月末新增2490億元。以支付寶和微信兩家近90%的市場份額估算,兩家機構產生的備付金應該分別在6200億元、5000億元左右。據業內人士分析,按照年化1.265%左右的協議存款利率計算(最高上浮10%),備付金1.24萬億實現100%交存后,支付機構利息收入較之前將減少約150億元左右。
2、多家支付機構提前交存
而在2018年6月29日,央行正式發布《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的特急文件,通知規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該文件被業內稱為“114號文”。
114號文在文件中明確規定了支付機構備付金到2019年1月14日要完成100%交付。而在近期,螞蟻金服、合利寶、翼支付、百付寶、隨行付、百付寶、拉卡拉、易極付、易智付、海科融通、易寶支付、新生支付等多家支付機構發布公告宣布完成斷直連的同時也聲明提前完成備付金100%交付。
備付金未交存時的支付機構
早在2013年6月,央行發布《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其中便要求,支付機構接收的客戶備付金必須全額交存至支付機構在備付金銀行開立的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這是國家政策第一次提到備付金管理問題,在之后支付機構的迅猛發展,備付金規模也越來越大,而手握大量客戶資源又有備付金利息作為資金支撐的支付機構,在與銀行的談判中話語權也在不斷增加,壓低了銀行快捷支付等通道手續費,相比國際通用的價格標準,僅為1/10甚至更少,對于默默提供基礎服務的銀行壓力極大。同時監管薄弱又有高額利潤,也讓各類資本野蠻投入搶占市場,炒作支付牌照使其價格瘋漲,高價收購擁有支付牌照的相關企業后違法違規操作,造成行業價值成本虛高,市場泡沫化嚴重,對支付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為此,央行下定決心展開監管,終止亂象。
為什么要進行備付金交付?
央行監管支付行業從多方入手,從“斷直連”和備付金100%交付都可以看出央行的根本目的在于落實資金監管。而對支付機構監管的重點便體現在備付金管理上。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以自身名義在多家銀行開立賬戶分散存放,客戶備付金的規模巨大、存放分散,存在一系列風險隱患。
比如,客戶備付金存在被支付機構挪用的風險;許多支付機構通過擴大客戶備付金規模賺取利息收入,偏離了提供支付服務的主業等。過去的監管薄弱造成資金安全隱患,許多支付機構違法違規使用客戶備付金,造成大量經濟損失,而缺少監管也使各類損失難以追回,嚴重損害支付行業的健康發展。許多人不理解央行對資金監管的用心,總有聲音說央行是在扼殺行業自由和企業活力,然而從ofo小黃車押金等前車之鑒不難發現,面對滿地破舊的共享單車和長長的退押排隊,若沒有監管,透支行業發展最終受害的終將是行業與消費者。因此,對于支付行業和支付機構,央行希望通過集中監管客戶備付金來解決備付金資金安全問題。
為此,央行發布一系列文件來明確備付金交付工作,將備付金納入央行監管。2017年3月,發布《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操作指引》,明確要求于2017年4月17日起開展備付金交存工作;央行監管的首要目標便是明確備付金的交存任務,進行統一管理,同時也給支付機構一段政策緩沖期,保障市場穩定。
2017年12月,發布《關于調整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提高支付機構交存比例要求,集中存管開始加速,而到了2018年6月29日,央行正式對外發布《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的特急文件,該通知規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
但當時央行對支付機構緩慢的交付進度十分不滿,后來在2018年11月29日央行再發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銀支付〔2018〕238號),讓支付機構意識到,備付金交付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而在1月14日備付金100%交付后,并不意味著監管任務的結束。在1月7日,有消息稱,監管部門近期正在醞釀新的備付金管理辦法,并在小范圍內進行討論,而之后不久,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回應備付金存管辦法修改:相關工作正在進行當中。確定了新的備付金管理辦法即將到來。對于支付機構而言,備付金的話題還遠未結束。
備付金交付之后
1、備付金100%交付后對支付機構收入影響
對相當一部分支付機構而言,備付金產生的利息收入是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備付金賬戶的取消,勢必會影響不少支付機構的盈利。
匯付天下可以說就是依賴備付金利息的典型機構之一。從其上市招股說明書財報可以看到,截止2017年底,在匯付天下存入客戶備付金賬戶及指定銀行賬戶持有的金額共為人民幣31.85億元,占匯付天下資產總額的39%,是其權益總額的4.5倍。
而匯付天下大部分利息收入來源于備付金賬戶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并在財報中明確說明,截止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匯付天下的利息收入分別為2610萬,3830萬和6160萬,利息收入主要來源于客戶備付金。
對匯付天下而言,備付金賬戶利息收入也是其凈利潤的主要組成部分,從凈利潤的占比來看,過去三年間,匯付天下備凈利潤分別為-760萬、1.25億及1.38億元,而備付金賬戶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占凈利潤的比重則分別為404%、28%及43%。盡管2017年該占比較2015年已有大幅減少,但接近一半的占比也證明匯付天下對于備付金賬戶利息收入的依賴。
而在匯付天下的招股書的監管環境及風險因素一欄中,也明確說明行業及業務有關的風險—“倘中國人民銀行對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的監管發生變動,我們的利息收入及客戶體驗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備付金集中交付對已經上市的匯付天下而言的確有些許寒意,現在面對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抓緊尋找新的增值業務作為盈利點。而從匯付天下2018年的中期財報來看,其大力發展核心業務-移動POS服務作為新的增長點,業務增幅同比高達185%,為其帶來了相當可觀的利潤增長。
同樣作為支付機構龍頭的騰訊也在近期財報中表示,受中國人民銀行正逐步提升對第三方在線支付服務提供商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率的要求的影響,支付服務提供商原先可獲取利息收入的隔夜現金結余減少,該事項持續對騰訊的支付服務收入并在更大程度上對毛利率產生不利影響。
但從騰訊財報數據來看,作為支付機構龍頭,騰訊本身備付金賬戶利息收入在騰訊相關收入中的占比就較低,其財報對備付金賬戶利息收入著墨不多,備付金交付對騰訊盈利及收入影響微乎其微。
同樣作為龍頭機構的支付寶也有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支付寶從來沒有考慮過將備付金作為自身的主要收益來源,雖無披露相關數據,但從支付寶種種市場行為來看,備付金的交存對其影響十分有限。
2、備用金100%交存后對支付機構發展影響
從各個支付機構的表現來看,大中型支付機構對于備付金交存多有準備,在“躺賺”備付金利息時代一去不回的時刻,大都早早尋求其他增值服務發展。但中小支付機構,尤其是一些較為依賴備付金的預付卡機構則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形勢。若無其他收入來源,這些企業以后的日子更加難過。
有業內支付人士稱,一些中小支付機構技術實力比較弱,備付金上交后又無處賺錢,沒有盈利。對許多支付機構來說,一旦備付金利息沒了,公司盈利受到影響,甚至公司狀態會由盈利變為虧損,甚至部分平臺會被迫退出市場、大平臺兼并小平臺。
但從支付行業長期發展來看,備付金集中交存是有益的。原本通過利率吸引商戶,利用用戶的沉淀資金到備用金賬戶,通過吃銀行返息或用備付金利息補貼商戶消費者的行為將被有效遏制,限制那些盲目擴張打價格戰卻不注重服務的支付機構。使支付機構更加關注自身產品、技術、品牌、服務等環節,對商戶和消費者來說,支付機構回歸本源支付服務,對行業發展更為有利。
對支付機構而言最大的影響并不是失去備付金利息,而是與銀行通道費率議價權的流失。在與銀行的溝通中失去了作為“甲方”的主導地位。收繳備付金讓支付機構的銀行通道都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對銀行通道的惡性壓榨受到遏制,雖然會對本就低利的支付機構盈利造成影響,但同時整合了市場,刺激市場活力,保障行業的健康發展。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移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范轉載者,移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以上就是關于拉卡拉pos機一百押金,備付金100%交付的知識,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拉卡拉pos機一百押金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